中国每年有250万人错误地服用药物,损害了他们的健康

  感冒时服用抗生素,把润喉糖当作零食长期服用,不听医嘱随意增加药量。......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调查认为,中国人在用药方面存在严重误区,迷信用药和错误用药的现象非常严重。

  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,中国每年有250万人因用错药而遭受健康损害,其中20万人死亡,是全国道路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。

  迷信药物。一有机会就服用抗生素或输液

  哈尔滨市民曲阿姨是邻居眼中的 "药箱":除了每天服用降压药外,咳嗽或不舒服时还要吃消炎药,腿疼和抽筋时还要贴膏药。张先生认为,他的母亲过分迷信药物的作用,甚至对药物 "痴迷"。"我们一有机会就被要求购买消炎药和风湿药膏,如果不买就会很恼火。

  对药物的迷信并不是老年人独有的;一些年轻人也一直在服用抗生素或输液,导致副作用和药物成瘾。

  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发现,86.7%的受访者有自我治疗的经历。服用药物时,69.7%的受访者自行增加或减少治疗或更换药物。

  错误的药物治疗:有害,甚至危及生命

  "一位70岁的糖尿病患者被医生告知要根据他的健康状况来调节血糖,并且每次注射的胰岛素不能超过15个单位。但他每次给自己注射20个单位,造成低血糖,在家里晕倒了,多亏家人及时发现,把他送到医院,否则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。"郭敏说。

  据医务人员说,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和哮喘病人经常因为用错药而受到不良影响。

  错误用药的案例并不少见。2013年,黑龙江省东宁县的一名患者因胃肠道感冒来到医院接受输液,在输液过程中死亡。经鉴定,病人的死亡是由于用药不当造成的。

  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会发生用药错误。根据CDC的数据,仅在2009年,美国共有15 597人死于止痛药过量。

  消除迷思,制定正确的用药方法

  正确使用药物与民众的健康知识和观念有关。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年的监测结果,中国居民的基本健康素养水平为8.80%,仍处于较低水平,能够正确阅读药品包装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%。

  医生提醒,需要了解日常用药的一些规范。例如,长期使用止痛药会导致不良反应,并导致错过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;每次服用止痛药最好不要超过三天,如果出现不良反应,应立即停止用药,并及时寻求医院治疗。

  据分析,一些感冒药、抗过敏药、镇静催眠药、抗偏头痛药,可能会引起嗜睡;一些止咳药、解热镇痛药、抗病药,会引起头晕或幻觉出现;还有一些血管扩张药、抗心绞痛药、抗癫痫药,可能引起视力模糊等。

  此外,药片可以整片吞下,无需咀嚼。